9歲的小欣因重度腦性麻痺四肢行動受限,從小生活行動就需仰賴輪椅,3年前在接受機器人復健的幫忙、經牙周病治療方式超過百次步態訓練,如今已經能自行站立僅需1人在旁陪同。即將上小學三年級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靠著自己的力量自行走進學校上課。

還有另一位5歲的小圓因腫瘤影響到下肢控制、動作的能力,身體變得軟趴趴,行動屢屢受挫讓她漸漸失去笑顏。同樣地接受該系統的訓練,經過7次療程,小圓從原先需要旁人完全協助才能站立,進步到一人在旁些許協助即可使用助行器於平地行走。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醫師曾頌惠表示,行走對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能自主行動不僅會對生活帶來不便,更會影響社交、自信心。以小欣而言,其下肢肌肉受到腦麻影響變得僵硬且會痙攣,到該院治療前是使用肉毒桿菌減少下肢張力,但等到藥效過後,肌肉張力又跑出來,行動依舊受限,使用了復健機器人後現在已可以自主站立是非常大的進步。

曾頌惠解釋,原則上,所有步態不良的患者病患都適合接受機器人步態訓練,但以腦中風、脊髓損活動假牙傷、腦外傷、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與其他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病患最常見。神經具有可塑性,藉由高強度、高重複性且正確的練習,不斷改變與適應,使損傷的神經恢復功能,也就是「熟能生巧」。

牙齦可能健康可能紅腫,牙周治療主要的依據是X光檢查含囊袋探測,袋牙周探針指數大於四或五時,牙齦有流血的現象,就稱為牙周病。牙齦可能健康可能紅腫,主要的依據是X光檢查含囊袋探測,袋牙周探針指數大於四或五時,牙齦有流血的現象,就稱為牙周病。初期牙周病不易發現,容易為一般人所輕忽,由於是慢性的疾病,進程很慢,因此一般人都不會注意到嚴重度,是他的好處也是他的壞處,壞在因為容易輕忽,因此一般人真的發現牙周病都是等他感受到明顯的牙齦腫脹流血和牙齒位移,這時候都已經來到嚴重的牙周病破壞。牙周病是細菌引起的疾病,口腔內的唾液會與食物等牙周病治療行程牙菌斑附著於牙齦與牙齒上慢慢的演變成牙結石。細菌會產生毒素導致免疫反應,發炎都症狀,帶來巨噬細胞等將牙周組織 包含齒槽骨牙周韌帶 牙齦等慢慢破壞,牙周囊袋慢慢變深,更難清潔。行程厭氧細菌堆積生存。配合上咬合傷害,抽煙 ,糖尿病,等新血管疾病等共生因子促使牙周病破壞加劇。為一般牙周病的成因。

她進一步說,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即運用神經可塑性的原理,由外骨骼式機械腳、體重支持系統、跑步機與即時視覺回饋系統及擴增實境組成,利用電腦控制模擬正常步態模式,協助病患移動雙腳步行,還可依照個人需求調整步行速度、體重支持的重量、機器協助力等,病患反覆不斷的練習行走,讓神經記憶、學習走路或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

曾頌惠提醒,對上述大多數病患來說,神經與骨骼肌肉損傷期的黃金恢復期為1年,透過機器人步態訓練積極介入治療,可縮短行走訓練時間約1至1個半月;病患接受1個月的短期訓練可提升下肢肌力、心肺功能以及改善關節活動度、3至6個月的長期訓練能提升步行能力、步態對稱性以及動態平衡能力,若加上積極的傳統復健訓練,可改善病患自我照顧能力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對於不曾會正常走路的腦性麻痺兒童而言,訓練的時間可能要更持久。她提到,透過機器人復健與傳統復健最大的不同是,可以讓復健成效加速,當肌肉有力氣後就能成效出來了,病患的復健動機就會再往上攀升。

目前該套系統需全自費,要價不斐。曾頌惠說,該機器是全台唯一使用在行動不便的兒童身上,1次復健訓練費用約6000元,1次療程為12次。

一旦發現自己刷牙時有血,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牙周病。牙周病的成因主要是口腔衛生欠佳所引致,患者的牙齦會發炎、腫脹、出血等,嚴重者更會牙齦萎縮,導致牙齒脫落。醫生一般會透過評估患者的牙槽骨、牙齦情况、生活習慣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等,來判斷牙周病的嚴重程度及發展速度。一般而言,輕微牙周病患者只需注意日常口腔衛生、定時洗牙便可逆轉,嚴重患者則或需要麻醉,接受深層牙周治療。若在判定牙周病的期數及發展速度後,輕微牙周病患者只需勤於注意口腔衛生,包括正確刷牙、使用牙線,定期洗牙,清走牙菌膜及牙石,減低細菌滋生的機會,牙周病便能逆轉,自行康復。不過,若牙周病發展至嚴重程度,患者需接受局部麻醉,讓牙醫作深層牙周治療,有需要更會為病人做牙周手術、牙槽骨再生治療,當牙周清潔乾淨,牙齦沒有發炎,便可判斷為穩定病情,之後只需定期覆診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志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